
保险公司的开门红,就如同电商平台的“双十一”,可能会迟到,但永远不会缺席——对从业者来说,这不仅是公司冲业绩的关键,更直接牵着年底口袋里的年终奖,没人敢马虎。
前8个月,寿险保费收入29746亿,增长14.05%,健康险保费收入7598亿,增长2.36%。从8月份单月数据看,寿险保费收入3985亿,增长61.53%,健康险保费收入737亿,同比增长2.5%。
8月份寿险保费收入大增,主要是受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预期的驱动,“抢停售”效应带动业绩走强时,不少代理人还盘算着“这波能给年终奖多攒点底气”。
可谁能想到高峰过后就是急转直下的波谷。行业交流数据显示,9月份人身险公司银保新单仅有100多亿,比8月份的1500亿下跌9成,保险行业在八九月份如同经历了冰火两重天。代理人渠道也是如此,不少保险代理人9月份业绩惨淡,甚至一单未出,私下里都在犯愁:“9月没业绩,要是开门红再跟不上,今年年终奖怕是要缩水大半。”
大量客户已经享受到了“抢停售”的政策红利,如今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持续下滑、新产品还在转型,背负着业绩与年终奖双重压力的从业者,或许真要迎来史上最难的开门红。
银保渠道:备战忙不停,年终奖受期待
先看银保渠道,这个前几个月还热得发烫的“香饽饽”,9月虽遇冷,但一线人员忙得脚不沾地,这份忙碌里藏着对年终奖的期待。
有的忙着搞分红险培训,对着复杂的收益逻辑、分红实现率反复琢磨,“学不透就卖不好,卖不好哪来年终奖?”还有的忙着搞活动储客,从亲子沙龙到理财讲座一场接一场,就盼着四季度多攒点客户,为明年开门红冲业绩打基础。
像中国银行计划10月底或11月启动开门红,合作的险企早早跟着筹备;有的大型险企更急,10月中旬就开了开门红启动会,第二天就规划渠道和活动,负责人在会上直言:“开门红打好了,大家年底的奖金才能更厚实。”
可银保这边的烦心事,也直接关乎年终奖能不能兑现。
一方面,分红险不好推。现在股市热闹,银行更愿意给客户推荐股票、基金这类短期收益看得见的投资品,分红险的吸引力被分走不少。客户总追问“保底收益这么低,分红能保证吗”,得反复做教育;银行理财经理也头疼,不少人年纪轻、经验少,一家银行对接二十多家险企,哪能把每家的分红险都吃透?卖不出业绩,银行端的佣金少了,险企客户经理的提成自然受影响,有人无奈吐槽:“这月要是还开不了单,年终奖的预算都得重新算。”
另一方面,中小险企在银保渠道快“喘不过气”了。头部险企有钱有资源,靠着网点优势和品牌力不断扩张,中小险企网点少、议价弱,有的还因为偿付能力不够,连产品都没法顺利上线,员工看着别家忙得热火朝天,自己却没单子可做,只能焦虑“再这样下去,年底可能就没年终奖了”。
个险渠道:人力减少,年终奖“遥不可及”
再看代理人渠道,日子更不好过,年终奖的压力像块石头压在心上。
9月个险“报行合一”落地后,费用收紧,佣金点数比以前低了不少;加上之前“炒停售”透支了客户需求,新单大幅下滑。
更要命的是,代理人数量还在减,五大上市险企半年就少了5.5万人,现在总共才133万人。以前靠人海战术还能拼拼业绩,现在不行了,公司要求往精英化、年轻化转,可专业能力提升哪是短时间能成的?
不少代理人9月一单没开,对着明年开门红的任务量,心里直打鼓:“要是完不成任务,不仅没奖金,可能还得扣底薪,今年过年都不踏实。”
产品策略:大中小险企各寻出路
在产品选择上,不同规模的险企走出了不同的“岔路”,而这些选择的背后,都藏着“保业绩、稳员工年终奖”的考量。
大型险企底气足,靠着强大的个险渠道,一门心思推分红险,尤其是分红型增额终身寿险,还顺带布局了分红型养老金产品。他们觉得分红险能降低自身成本,还能给客户浮动收益,只要卖得好,业绩和员工年终奖都有保障。
中型险企灵活点,先主推分红险,要是销售不及预期,就用普通型产品补上来,负责人私下说:“不能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,总得给员工留条冲业绩、拿奖金的路。”
最无奈的是小型险企,想推分红险,可合作的银行不乐意卖,自己又没话语权,只能老老实实做普通型产品,员工看着同行卖分红险拿高提成,心里不是滋味:“同样干一年,人家年终奖可能是我们的两三倍。”
总结
说到底,今年的开门红难就难在,老办法不管用了,新路子还没走顺,而每个人的努力背后,都牵着年终奖的期待。
银保渠道有潜力但痛点多,代理人渠道在转型中挣扎,产品和渠道都在变,险企们只能一边摸索一边冲。
能不能打赢这场“最难开门红”,不仅要看谁能先重建客户信任、提上专业能力,更要看谁能让员工的努力有回报——毕竟,拿到实实在在的年终奖,才是大家咬牙坚持的动力。
正规的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