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(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林洁)今年恰逢著名艺术家赖少其诞辰110周年,近日,“造化为我——赖少其与现代山水画创作研究展”在广州艺术博物院(广州美术馆)开幕。
此次展览精选131件(实物166件)作品,涵盖从明末清初到当代53位艺术家的创作,探寻赖少其立足传统、锐意求变的艺术探索之路。
赖少其与现代山水画创作研究展开幕。主办方供图
赖少其的人生堪称一部20世纪中国艺术的“跨界传奇”。他不仅是国画家、版画家,更是诗人、篆刻家、话剧创作者,被艺术界誉为“左手握刀、右手执笔”的“六边形战士”。赖少其的艺术历程是20世纪中国艺术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一个缩影。他年轻时受现代主义影响,中年潜心研习传统书画,晚年主动扬弃成熟风格,探索更自由的艺术境界。这种艺术嬗变,既体现他对传统艺术的理性认识与创造性转化,也彰显其对多元艺术兼容并蓄的开放胸怀。
《黄山写生》《万松图》《山溪春汛》《钓罢归来》……展览聚焦最能体现赖少其艺术思想和成就的山水画,以“与古为徒”“我师造化”“不拘一格”“大象无形”四章,围绕赖少其在山水画方面学习、成长、蜕变的四个重要阶段展开,并以他的艺术为坐标,辐射至其学习对象及同类现代画家群体,展现山水画从明末至现代三百多年的发展变化。
明末清初书画家程邃的《溪山无尽图卷》,描绘了溪边苍劲山林与奇石,墨染层次丰富,构图雄浑。同一展区并置了赖少其1963年临摹的《溪山无尽图卷》,形成“对话组”。该部分将赖少其与众多古今山水画大师作品并置,由此探讨山水画创作如何从传统走向现代。
此外,主办方特邀多位青年艺术家,以“山水”为母题,借装置、创意工艺等多元形式开拓“山水”新形态,将传统山水意境与现代艺术形式相融合,展现年轻一代的艺术探索与思考。
广州艺术博物院(广州美术馆)书记王平表示,赖少其作为中国现代艺术史标杆人物,其艺术生涯历经新兴木刻、深耕传统至晚年锐意变法,体现了对传统艺术的理性认识、创造性转化与开放包容的胸怀,其持续探索为中国艺术现代化提供了路径。
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、广州美术学院党委书记、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林蓝说,赖少其的艺术生涯是一部微缩的现代中国画的创新史,希望以展览为契机,探讨当代艺术家如何立足于传统根基,吸收外来艺术养分,探讨中国画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。【责任编辑:沈杰群 郭韶明编辑:杨海琴】
正规的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